欢迎进入中华罗氏新闻网—您身边的媒体服务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天地 > >
宋公堤(电影文学剧本之一)
点击量:
宋公堤

江苏 | 施浩山

序   言

“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是阜宁东部沿着黄海的一段捍海大堆的修筑;这海堤,将是在新民民主义中国建设史上——特别是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阶段——永垂不朽的宋公堤。”

这是著名作家阿英(1900—1977),在1942年撰写的《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的开头语。

是的,宋乃德修筑的捍海大堤在我们苏北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民众亲切的称之为宋公堤。

宋公堤的修建距今80年了,如果没有这如此高大坚固的捍海大堤,还不知要发生多少次海啸。

《滨海县志》记载仅光绪八年(1882年)至1942年60年间滨海就发生过七次海啸。而这80年来,沿海人民没有遭受过一次海啸之苦。

宋公堤修筑80年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笔者综合相关资料,采用影视剧本体裁,重现当年宋乃德带领千军万马,修筑海堤的惊天动地的场景。

 

开辟阜宁任县长

海边。

“轰”一个巨浪拍上海堤,“哗”一声重重地打在堤坡上,又慢慢地流回大海。(特写)

一堵高高的海堤伸向远方。

长长的海堤由西向东,拐弯向南横跨在黄海之滨。

早上,阳光灿烂,海面上波光粼粼。

海堤尽头几个小孩走来。

(画外童声歌谣)“从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

几个孩子走近。有的背着小鱼篓,有的挎着篮子,重复地唱着歌谣,他们走啊唱啊!

前面海堤旁一块石碑,清晰可见的篆体石刻“宋公纪功碑”字样。

画面推出(特写):“宋公堤”三个大字。

路上。凌晨。

两万多武装整齐的部队在路上急行军。

每个战士左臂上有“八路”字样。拐过一道弯,绕过一个村庄,快速向南。

字幕(画外音):“1940年10月初,为执行“发展华中,配合华北”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总部命令黄克诚率领第五纵队第三四四旅、新编第二旅及教导营共两万多人,日夜兼程南下苏北地区,创建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华中地区的抗日斗争。”

路上,黄克诚(特写)骑着一匹枣红大马,在队伍前头。宋乃德带领辎重车队在队伍后头。

通信兵骑马跑来:“报告首长!前边有条河叫黄河故道,河那边就是周门镇,吴漱泉的一个旅把守!”

黄克诚随即下马:“地图!你们看这里是涟水,属阜宁地界。涟水东边就是东坎。四团听令!你们渡过黄河去打周门镇!”

四团团长:“是!”

黄克诚:“三团!命令你们向东,大约四十里地就是东坎,你们用突然袭击的战术攻占东坎、八滩!”

三团团长:“是!”

两个团的部队分别向南、向东。

画面字幕:6日。

路上。日

画面字幕:7日。

拂晓时分,成群的敌伪逃兵拼命奔跑。受伤的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当官的坐在吉普车上,不时的鸣着喇叭,队伍一片混乱。

五纵队四团战士急速前进。

团长:“同志们!敌人往阜宁方向跑了,我们要奋起直追,决不能让敌人进入阜宁城内!”

敌伪在路上奔跑,后边响起枪声。路上横七竖八躺了不少敌人的尸体。

四团战士继续追击。

阜宁县城。

中午时分,城内一个屋子里躺了满满一地伪兵,呼呼大睡。

四团指战员到了城下。

一个连的战士用云梯爬进城去。

城门打开,战士们蜂拥而入,奔向城内各个地方。

城内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

一个战士一脚踹开门,端起冲锋枪“嘟嘟嘟”,敌伪在地上哇哇大叫,抱头求饶。

战士:“缴枪不杀!把枪放下!全都出来!”

门外战士荷枪实弹排列两边。敌伪一个个举手走了出来。

城门上显示“阜宁”字样。

一个战士站在城头,一面红旗插上城楼:“阜宁解放啦!”

八路军列队进城。城里城外老百姓欢欣鼓舞,夹道欢迎。

路上。日。

画面字幕:8日。

战士们在路上排列整齐。

黄克诚匆匆走来:“同志们!阜宁城里的敌人被我们消灭了,但是,驻扎在城南的敌人听到枪声全都逃走了。根据可靠消息,他们向西南方向也就是说他们逃往益林、东沟去了。好了,那我们就乘胜追击,一网打尽!”

战士们高呼:“好!好!好!”

黄克诚(一挥手):“出发!”

逃跑的敌伪在路上拼命奔跑。

乘胜追击的战士们在路上奋勇前进。

一个小镇的门楼上显示“益林”字样。

敌伪纷纷拥进镇子。

黄克诚带领战士们来到益林镇。

一个营长高喊:“同志们!冲啊!”

益林镇里枪声大作。

敌我双方短兵相接,一个战士在和敌人拼刺刀。

一个战士和敌人在地上翻滚扭打。

一个伪军端着刺刀从一个战士背后刺来,被一个营长举枪击毙。

某连长带领战士冲进敌人指挥所,敌军用机枪阻击,一个战士将手榴弹扔进窗里,机枪不响了。

连长即刻冲进屋里:“不许动!举起手来!”

屋内。晚。

黄克诚:“明天我们如果再把沟墩拿下来,老阜宁县境内除了射阳部分,韩德勤的残余之敌基本解决了。”

参谋长韩振纪:“嗨,拿下沟墩,小菜一碟。”

吴法宪:“这次我们二纵南下,势如破竹,将韩德勤盘踞在盐阜地区这个‘毒瘤’彻底铲除了,盐阜地区的老百姓就要获得新生啦。”

黄克诚:“这几天战士们够累的了,今晚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现在我们也来个速战速决,早些休息。来,大家讨论一下,明天这个沟墩究竟怎么个打法?”

沟墩。日。

画面字幕:9日。

沟墩的伪军营地被战士们围个水泄不通。

我军一营长向敌伪喊话:“里边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我们包围啦!赶快放下武器!出来投降,我们八路军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

敌军指挥所。一个伪军团长背着手在屋内走来走去,又走到窗前侧耳静听。

一个伪兵慌慌张张进来:“不不……不好啦!共军密密匝匝把我们……围住啦!我……我们打不了,出……不去啦!”

伪团长:“那我们就来他个鱼死网破!抄家伙!”

屋内所有人拔出手枪,子弹上膛。

伪兵:“不过……团座,东南面的耳门没有共军把守。”

伪团长:“当真?你亲眼所见?”

伪兵:“真的,我就是从那耳门进来的。”

伪团长(捋着下巴):“嗯,共军的狡猾,这叫网开一面吧。”

我营长继续喊话(画外音):“里边的人听着,谁要是胆敢抵抗,那就是自取灭亡!赶快出来投降吧!”(没有动静)

黄克诚:“敲山震虎!”

四团指战员三面开火,边打边向敌营靠近。

北面,敌人在屋内用机枪还击。

几个战士向前冲去,有两个战士中弹倒下。

西面一个排的敌人刚冲出来,被我战士打倒几个。

路上。

两个连的战士分别埋伏在一座桥头两边。

一部分敌伪在路上拼命奔跑。

敌伪营地。

我军指战员步步为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不断。

东面一个街巷里,不时冲出一股伪兵来。

路上好多伪军惊慌失措地在奔跑。

“来了来了!”埋伏桥头的战士发现敌人来了。

一个连长站到桥上大吼一声:“哪里走!”

走在前面的几个伪兵吓得猛回头,撞倒后面一串人,这些人再也爬不起来了。

埋伏在路两边的战士猛地起来,排列在路边一起喊:“缴枪不杀!缴枪不杀!”

逃跑的伪兵乖乖地放下武器跪地求饶。

蒋滩。日。

一家四合院门口。

“啪啪啪啪啪!”长长的鞭炮声。

两个青年小伙抬来一块门牌挂在大门旁,上面有“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字样。

画面字幕:1940年10月10日。

黄克诚、杨纯、宋乃德,宋秋潭、汤如山等人热烈鼓掌。

院门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喜气洋洋。

黄克诚笑着把宋乃德(特写)拉到门牌旁:“乡亲们!这位同志名字叫宋乃德!他现在就是你们阜宁县首任县长啊!(鼓掌)

老百姓热烈鼓掌!

一位老者:“县长县长,一县之长,老百姓的父母官啊!”

黄克诚(面对民众):“从今后啊,你们有什么话,有什么困难,就对你们的这位县长说吧!啊,他会为你们做主的。”

民众齐声:“好!好!好!”

宋乃德(抱拳施礼):“乡亲们!共产党派我和你们阜宁地区的人民一道抗日,一道打土豪分田地,一道发展生产,使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希望你们有什么要求告诉我,还要请你们献计献策,共同把我们阜宁的事情办好!谢谢大家!”

民众齐声:“好!好!好!”

宋乃德住地。晚。

宋乃德进门:“宜芳!宜芳!准备搬家!”

陈宜芳(特写)从里屋出来:“什么?你刚才说什么?”

宋乃德:“准备搬家。”

陈宜芳:“搬家?昨天刚安顿下来,今天又要搬家,搬哪去啊?”

宋乃德:“搬到蒋滩!领导决定要我到地方上去。”

陈宜芳:“啊!到地方上去?黄司令不要你啦?肯定你在筹措军粮或军用物资当中犯错了,是不是?”

宋乃德:“我这个供给部长向来办事谨慎。”

陈宜芳:“那是为什么?”

宋乃德:“就是因为我在老家当过两回县长。”

陈宜芳:“啊!又要你去当县长?阜宁刚解放,就建立地方政府?”

宋乃德:“对呀,昨天中午打下沟墩,晚上司令部召开会议,根据上级指示立即建立地方政权,成立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并决定派我组建阜宁县各级领导班子。”

陈宜芳:“我不同意你到地方上去,我找黄司令去。”

宋乃德:“组织上已经决定了,你去干什么?”

陈宜芳:“我要对黄司令说,宋乃德不适宜当县长,还让他在供给部跟你跑跑吧,他保证同意。”说完就往外走。

宋乃德(发火):“站住!”

陈宜芳愣住了,回到屋里。

宋乃德:“亏你是个党员,还是个军人,怎么连这点常识都不懂的?你去说了,黄司令一句话不说就笑笑,你恐怕就满脸通红,无地自容了吧。”

陈宜芳:“你?乃德,我是为你好,我们是山西人,这里是我国东南海疆,人地生疏,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做群众工作难呐。三八年你在山西做了潞城县的抗日县长,三九年又做晋城县抗日县长,群众都很拥护你,这里呢?”

宋乃德:“宜芳,你又大错特错了。中国这么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风俗习惯是有差别,但他丝毫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觉悟。黄克诚是湖南人,他到哪里就得到哪里老百姓的拥护欢迎,为什么,因为他为老百姓的。另外,历古以来军人就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明朝有个军人叫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朱棣要他到辽宁戍边,一去就是几十年。我们国家正处于战乱之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猖狂至极,国民党消极抗日,汉奸卖国贼助纣为虐,丧尽天良。所以中央采取攻克一个地方后,立即建立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

陈宜芳:“你别说啦,这些大道理我懂!我就是担心你,我希望你做好这个县长,希望你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宋乃德打开门拉着陈宜芳走出门外,搂着陈宜芳的肩头,仰望群星璀璨的夜空:“宜芳,我们只要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肯定会得到人民拥护的。”

县政府办公室。日。

两个警卫员在门口站岗。宋乃德带着几个人进入。

屋内。宋乃德招呼大家坐下:“请大家坐好了。我把盐阜地委和五纵队党委研究决定,关于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班子成员再说一下,实际上九号晚上地委书记杨纯同志在会上已经宣读过了。经研究决定:任命宋乃德任阜宁县县长,宋秋潭任县委秘书长,刘岳任组织部长,宋义任宣传部长,汤如山、王浩、陈宜芳任县委委员。另外,陈宜芳同志为县委党总支部书记。根据上级指示,我们的主要任务,一,积极宣传发动,组织民众投身抗日运动;二,是打恶除霸,稳定民心;三,深入调查了解,当下我们阜宁县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什么。现在我决定抽几同志到各个地去走访民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然后上来一起汇总。(从抽屉里拿出几个小本子)我给你们每人一个小本本和一支笔,要你们把调查的情况详细记下来。调查内容,我说你们记。先说一下具体分工,我负责调查运河、小尖、东坎、八滩一带。陈宜芳同志负责阜宁城厢、沟墩。宋秋潭同志负责益林、东沟。宋义同志到湖垛、上冈、射阳一带。汤庐山同志到涟水、淮安一带去。刘岳同志要到地委与领导研究各个区政府的筹建工作。王浩同志留守,负责县政府的日常工作。凡是到各地方的同志特别要注意人身安全,阜宁刚解放,日寇、伪军和一些土匪他们不甘心失败,伺机进行疯狂地报复。为此,黄司令将一个连的战士改为警卫连,负责保卫我们县政府的安全。下去的每个同志带两个警卫员。调查的时间不限,根据具体情况,各项工作都调查结束为止。现在请你们开始记录,一、调查内容。”

东坎街头。日。

宋乃德头戴礼帽,身穿灰色长袍,围着一条灰白色的长围巾,鼻梁上架着黑色眼镜,在街上不紧不慢的走着。后面跟着两个头戴瓜壳帽,身穿灰色布衣犹如书童的警卫。

青石板铺的街道两边开着各种店面,也有不少在外边摆着地摊。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人还不少,一片嘈杂声中夹杂着突出的叫卖声。

宋乃德走到卖布的摊位:“老人家,生意好吧!”

卖布者:“唉!惨淡经营,这年头什么生意,不亏就万幸。”

宋乃德:“为什么?”

卖布者:“什么经营税,国税、人头税、保护税地皮税,什么粮食捐、兴学捐、战时捐、刮风下雨都要捐,还有修缮费、征兵费、路费等等二三十种呢!”

宋乃德:“啊!苛捐杂税真多啊!民众没法活了。老人家,那你知道东坎地区,最有文化,最德高望重的人是谁呀?”

卖布者:“一看你就不是此地人。”

宋乃德:“此话怎讲?”

卖布者:“外地口音,此地谁是大名人你都不知道。”

宋乃德:“我确实是外地来的教书先生,来此寻访达官贵人,指点迷津,寻求平安的。”

卖布者:“看样子你也不是什么恶人,(四周看了看)来,我告诉你。”说完靠近宋乃德和他耳语一番。

宋乃德他们三个人顺街来到渔市口,只听前边有人扯着嗓子喊(画外音):“缴税缴税缴税啦!”。一个打手站在老大爷卖鱼的摊位前:“掏钱啊!”老人慢慢地掏钱,打手“咣”地打了老大爷一个嘴巴:“慢腾腾地,不想交是吧!”老大爷:“我刚到这里,鱼还一斤没买呢。”打手伸手又打了一下:“卖没卖关我屌事啊!”

警卫员握紧拳头,被宋乃德贴身警卫郑敏之拉住。

老大爷拿出五元钱,光头胖子:“不行!二十。一斤没卖是吧,嗯,这几个鲈鱼倒不小,黄三!给这几个大的鲈鱼带走!”

打手黄三伸手将鱼提就走。老大爷哭着喊着:“我的鱼!我的鱼!不能拿走啊!”

一个老奶奶卖韭菜,看到光头胖子来了,连忙把篮子提走。黄三看见蹿上去一把抓住篮子,老奶奶走的快被黄三往后一拉,重重地摔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篮子还紧紧抓在手里。

黄三夺过篮子将韭菜撒了一地:“叫你跑!叫你跑!老东西,还想逃税!”说完和光头胖子嬉笑着扬长而去。

宋乃德扶起老奶奶:“老人家!您伤着了吧。”

警卫员去追光头胖子,郑敏之拉住:“别追,我们还有事呢。”

老奶奶:“客官,你说这是什么世道啊?怎么就没人管呢?”

宋乃德:“老人家,您消消气,有人管,有人管!家在哪里?我们送您回家。”

老奶奶:“不!不!不远,我自己能走,难为你们啦。”

宋乃德他们三人在街上向西走着。

两边显示:茶馆、庄记银店、李为济大药房、淮剧戏院。

一个店面挂着大大的“庞记”灯笼。(特写)

郑敏之:“哎!首长,这大概就是庞家吧!”

宋乃德:“嗯,你去问一下看看。”

郑敏之进店面一会又出来:“是的,这是庞老爷家钱庄,他人住在庞家大院。不远,在汪家大油坊西边。走!”

汪记油坊旁边有个很大的凉棚,里边有口特大的煮饭锅,上面还加上木桶围子。

郑敏之问一位大爷:“这是什么?”

老大爷:“这是庞老爷家煮粥济民的大甑子锅。每逢初一十五,庞家都要煮上两大锅白菜炖肥肉粥给穷人吃,他家的佃户到东坎赶集必得来吃,如果不来吃,庞老爷知道了还生气呢。”

宋乃德:“啊!庞举人真是个大善人呐,那这就是他的家啦?”

老大爷:“不是,就在这西边有个庞家大院,大呢。”

座北朝南有个宅子,朱漆大门上方雕刻着“庞家宅”三个金色大字,大门两边摆着石狮子。

宋乃德整理一下衣服,掏出一张名片去敲门。一个伙计开门。

宋乃德递上名片:“庞老爷在家吗?在下宋乃德前来拜见他老人家,这是我的名片。”

伙计接过名片,望了望宋乃德:“噢,等着,我去通报一下。”

宋乃德他们三人在门口等着。不一会大门开了,宋乃德连忙上去,伙计将一张纸条递给他,又将门关上。

宋乃德看纸条(纸条上显示):“国共两党如两姑,地方士绅女子妇,深居寒舍成一统,两姑之间难为妇。”

郑敏之:“这上面说什么?”

宋乃德:“庞举人拒绝接见。”

郑敏之:“啊?这人怎么……”

宋乃德:“嘘…别说,我自有办法。”掏出小本本和笔,凝思了一下,唰唰唰地写了起来。写好后撕下来,又去敲门,敲了几次门没有开,“这怎么办?这个大门一点缝隙都没有!”

郑敏之:“我有办法!”

村子庄头。日。

几个村民和陈宜芳围坐在一起。

村民甲:“今年老百姓没法活啦,地主地租太高了。前年地主和我们是四六分成,地主四份我们六份,去年五五分成,今年倒四六分成,这就不得了,辛辛苦苦种一年,收的粮食半年也不够吃啊!”

陈宜芳在小本本上不停写着。

村民乙:“我租地主七亩地,去年收了两千八百斤小麦,给了地主一多半。一家老小六口,一千多斤粮食,你算算每天多少?一天三顿粥也喝不上啊!”

陈宜芳:“那你们怎不去和地主讲理的?”

村民甲:“嗨,讲理?你穷人上哪讲理?谁睬你啊?”

陈宜芳:“有理走遍天下,怎么不睬?”

村民乙:“你再有理没用,人家有权有势。弄不好把你抓起来,打死你,你搬石头砸天啊?”

陈宜芳:“你们佃户必须团结起来,大家一起去和他说理。团结就是力量啊!”

佃户门面面相觑。

庞家大院。日。

伙计手里拿个碗大红纸球:“老爷,不知是谁将一个红纸球扔进我们院子,上面还有个纸条。”

庞友兰正在书写“宁静致远”四个字,放下笔,接过纸条轻轻念道:“萧艾椒兰本不同,菽麦不辩妄称雄,满腹经纶无用地,为民请命方为荣。’啊,肯定是刚才那个姓宋写的。本以为八路军都是个目不识丁的草包。开门!”

伙计:“好呐!”

屋内。日。

涟水一户绅士家。

绅士:“在下以为,涟水当务之急是治理淮河,疏通河道,排水泄洪。涟水涟水,连年发大水,庄稼是有种无收啊!”

汤如山在小本本上不停地写着。

绅士:“涟水地势较洼,河道不通,洪水排不出。所以这里经常闹饥荒,民众尽皆逃荒要饭哪,只有疏通河道,引水入海,才能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啊!”

汤庐山:“老人家说得对啊,要想庄稼长得好,挑河治水不可少啊。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把你的意见转告政府。”

绅士不停地在说着,汤庐山不停地在记着。

庞家客厅。日。

庞友兰在会客厅里谈古论今,说文道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各种话题无所不包。

宋乃德全神贯注在听在记录。

宋乃德从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谈到孔孟之道、孙子兵法,到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共产党人的宗旨、当前国内的抗战形势。

宋乃德起身(激动地):“今日能当面聆听老人家教诲,胜读十年书也。您老人家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妇孺皆知啊。当前的抗战形势,民生国计的精辟见解令晚辈心悦诚服。诚请老人家今后为国为民多多献计献策啊!”

庞友兰:“计策没有,倒向官府提个建议。如果贵党真的为民谋福祉,老朽就建议兴筑海堤,以定民居;创办盐场,以抒民困。当务之急是整顿市场,繁荣经济;鼓励垦荒,发展农业;修筑海堤,以安民居。我们地处黄海之滨,经常会发生海啸,老百姓深受其害,如果修筑个海堤,方能稳定民心也。”

宋乃德:“好好,您提得好!,我都记下啦。当前民众的生活确实是苦不堪言呐。‘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连起码的生存与生活保障都没有,这还叫什么国家?”

庞友兰:“没想到你这位共产党人如此体恤民情,还是个文墨之人,老夫如酒解酲,如坐春风啊!”

宋乃德:“老人家,过奖了,我们共产党执政为民。后会有期,有很多事情,还要来向您请教呐!”

路上。日。

三匹马在路上飞驰。

街头一个门面,门口搭个大大棚子,地面上有好多大缸,棚顶上上挂着“五醍浆酒坊”字样。

宋乃德:“这里就是八滩镇,离东尖乡还有三十多里,这街上人多慢点,注意安全。”

 过了八滩,宋乃德扬鞭跃马:“快点!”

三匹马在路上飞奔,转了一道弯直向东。

宋乃德翘首远望:“你们看,前边有座大瓦房肯定就是,好啦,马上就到啦!”

很大的一个庄子中间有座四合院,坐北朝南是栋古色古香的大瓦房,面前是条大马路。

宋乃德翻身下马,快步向四合院走去。敲门,递名片。

杨芷江会客厅。日。

一会大门开了,身穿灰白色长袍头戴黑色礼帽的绅士杨芷江走了出来(笑盈盈):“哎呀,不知宋县长驾到,有失远迎啊!”

宋乃德伸出双手紧紧握着杨芷江的手:“老人家!久仰久仰!”

会客厅。杨芷江招呼佣人:“沏茶!‘大红袍’!”转身对宋乃德,“贵党在阜宁建政,统领盐阜百姓重生,此乃一大盛事也,阁下荣任一县之长,可庆可贺啊!”

宋乃德:“老人家过奖了,小小地方官,百姓的领头羊。为百姓谋福祉,民生民富,还得依靠老百姓哪!”

杨芷江:“历史上好多官员他根本就不是为民着想的,是专门为自己着想,把民众的死活置之度外,我是亲目所睹啊!想起民国二十八年农历七月十六一场大海啸,我是触目惊心,心有余悸啊!”

宋乃德:“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杨芷江:“当时的场景,真是惨不忍睹啊!”(回忆)

海边。巨风狂吼,大浪滔天,暴雨倾盆,不分天地。

一丈多高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涌上海岸,冲向田野村庄。滔滔的海水所到之处,一个个房子转眼之间没了,家什、棍棒等杂物,随着浪涛横冲直撞。

一户人家,男人的身后背着小孩,手里抓住妻子,突然,屋顶被海浪掀掉,男人伸手一把抓住一根竹子桁条,瞬间房子没了,男人和女人紧紧抱住竹子在风雨中飘摇。

水面上漂着很多老人、妇女和小孩。活着的在水头上挣扎着、哭着、呼喊着,死了的飘在水上随波逐流。

天水相连,一片昏暗,风还在刮着,雨继续下着,水面上叫喊声没了。一家三口抱住竹子在水上泡了一夜了。

天刚亮,男人发现水面上慢慢漂来一个草堆。

男人:“我们爬上草堆吧,不能再泡在水里了。”

女人:“行,你也累了,爬上草堆歇息吧,那你先把儿子抱上去。”

他们游到草堆旁,男人把绳子解开,把儿子推上草堆。突然,儿子大叫:“啊!啊!没得命呐!”男人定神一看很多蛇爬上儿子身上,还有老鼠、蚂蚁。蛇很快缠住儿子膀子、脖子。男人吓得大叫一声,随即把儿子拽下来,放到水里。在水里的蛇又窜出水面缠上男人的身上,男人吓得在水里扑腾着、挣扎着。不一会男人和儿子都不见了。

女人抱着竹子哭啊!喊啊,喊啊!哭啊!

杨芷江:“唉!惨呐,沿海数百里,纵深尽成泽国,潮水退后,这里的三洪、六合、大淤尖、尖头洋等海边伏尸成堆啊,当时我出头组成一个收尸队,将尸首拖到一起埋了。仅阜宁沿海就有一万人丧生啊!韩德勤身为国民江苏省省长对此事却无动于衷?”

宋乃德:“这个韩德勤真是罪过啊!”

杨芷江:“我本想韫椟而藏,不问世事,目睹民众苦难深重,于心不忍啊。后来,我和庞友兰、田厚斋等联名上书,亲赴兴化找韩德勤,睡说三天,最后韩答应出资20万修筑海堤。由于官府腐败,修堤资金层层盘剥,结果用在修堤上的钱不过十万。最后一场大潮就把韩德勤修的海堤冲得净光,你说这叫什么官。”

宋乃德:“这说明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宗旨不同,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老人家博学精深,满腹经纶,能为民着想,为民堪忧,宋某敬佩敬佩!敢问您对新政府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向您讨教民生大计的。”

杨芷江:“早有耳闻共产党是普度众生,为民请命的。而行动呢,我要眼见为实,如果我说了你们做不到,还不如不说。”

宋乃德:“老人家您放心好了,只要是有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办的,并且一定要把它办好!”

杨芷江:“我早就在心里琢磨,要想老百姓得以休生养息,安居乐业就三条,一、发还民枪,以安民心;二、创办盐场,以纾民困;三、兴修海堤,以定民心,尤其第三条。我们阜宁有一百多里海岸线,数以万计的老百姓祖辈生活在海边,以海为生。每年七八月潮汛期,如果连刮十多天东北风,就会发生海啸。如果没有一个高大结实的拦潮大堤,海边民众的灭顶之灾还会发生的,所以修筑海堤是当务之急啊!”

宋乃德(激动地):“说得好!老人家您真是老百姓的领头人哪!好!这三条建议提得很好!我宋乃德向您保证:一定要把海堤修好!”

盐城地委办公室。日。

地委书记杨纯:“新建的阜宁县包括阜宁、阜东、射阳、建湖、响水、涟水、淮安一部分,总面积6175平方公里。有90多公里的海岸线,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我们初步计划设八个科局,两个行署。13个行政区,968个乡镇。现在有个问题,就是缺乏人才。”

黄克诚:“这个杨书记放心,我们五纵队有的是人才,陈涛、路健、陈振东,万岗等都是抗大高材生,你们要多少,我们大力支持。当什么科长、局长、区长还是可以的。”

杨纯:“有黄司令这句话我就放心啦!”

宋乃德推门进来:“黄司令也在啊!”(上前行礼)

黄克诚:“正在研究你们县的事情,我能不来吗?听说最近你们到各地去走访调查,好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宋乃德:“今天我正是来向你们回报调查的有关情况的。”

杨纯:“好啊,坐下来先喝点水。”

宋乃德(掏出小本本):“我们抽五位同志到阜宁各地去了解一下民情,历时四天。回来后我们汇总了一下,基本得出目前民众的共同心声。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一、还枪于民,严惩地主恶霸、汉奸地痞,以安民心;二、整顿市场,繁荣经济;三、修筑海堤,以安民居;四、鼓励垦荒,发展农业;五、治理淮河,根除水患;六、降低地租,解决佃户与地主矛盾;七、创办盐场,增加税收。这里呼声最大的就是治理淮河和修筑海堤。我想分两步走,明年,修筑海堤,以防明年沿海再遭海啸。后年,挑河治水,解决低洼处的洪涝灾害。其他,如打恶除奸、整顿市场,可以一并进行。这是我的设想,请领导看有什么地方不妥。”

黄克诚:“你们调查来的情况是第一手资料,是民众的真正呼声。但是,一些大事,如修筑海堤、治理淮河,不是领导更不是你我所决定的,要再次去调查论证,取得绝大多数人意见。比如召开一个会议,将我们的意图告诉大家,让大家来讨论决定。”

杨纯:“这个会议必须要有各类人士参加,不然有人主张治理淮河,有人主张修筑海堤,意见不统一不行,思想统一了再向上级政府申报,现在不忙做决定。”

宋乃德住地。晚。内。

桌旁坐着一个人在看书。陈宜芳在锅上做饭。

宋乃德进屋,看书的人站了起来。

陈宜芳:“回来了,这位是24团谢振华向您推荐来的管伯宁同志,(转身对管)我的丈夫宋乃德。”

管伯宁(掏出一封信):“宋县长!久仰久仰!”

宋乃德:“请坐,请坐。”(看信)“你认识汤庐山?”

管伯宁:“认识。民国27年我参加了苏北抗日同盟会阜宁分会,当时我家成了同盟会的活动场所,期间认识了汤庐山同志。”

宋乃德:“这么说我们都是熟人啦!你读过书?”

管伯宁:“识字不多,念过两三年私塾,在家跟父亲学会了算盘。”

宋乃德:“好啊,正合我意,我就是想找个能写会算的人。马上县里建账啊,理财啊,购物啊,就要一个会打算盘的。”

管伯宁:“这?县里的事,我能行吗?”

宋乃德:“嗨,不会学嘛。我们县政府里不少人对好多工作是陌生的,慢慢学嘛。唉,宜芳!我们县政府要搬家啦!”

陈宜芳:“搬家?刚安顿好又搬哪去?”

宋乃德:“这地方小了,又不安全,搬到郭墅的张庄。”

东北行署会议室。日。

宋乃德(穿戴整齐,在门口迎接贵宾):“杨老,您老人家来啦!这位是?”

杨芷江:“这位就是我对你举荐过的行武出身计雨亭,抗日名将啊,与我是知交也。”

宋乃德:“哎呀,久仰久仰,老人家身体如此魁梧,敢问身高有两米吧。”

计雨亭:“没有,还差点。”

杨芷江:“他呀,一米九五,国字脸,长胡须,好威武哦!”

宋乃德:“老人家身材魁伟,敌人见到一枪不发就吓跑了。”

计雨亭:“老朽已解甲归田啦,不再兵戎相见也。”

杨芷江:“他家世代从军。两个儿子原是国民党三十三师的,为了抗日,在他的指点下,毅然投奔了八路军。他本人现在弃甲归田,致力于慈善之事。”

宋乃德:“好啊!老人家一心为国为民,令人敬佩啊!为了共同抗日,我想拜请老人家为我们的统战工作献计献策,多多关心。”

庞友兰:“对!计老,你利用时间,说说那陈伯盟、陈光寒父子,叫他不要投靠日本,认贼作父。”

计雨亭:“我曾与陈光寒在一个部队,这个家伙无恶不作,他父子都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个事情难呐,待我试试看。”

宋乃德:“今天对不起大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来参加会议。主要是请诸位来继续讨论阜宁县当前的民生大事,在座的都是东北行署的精英,代表阜东民众的心声,说说我们政府当前急需要办的哪些事。”

杨芷江:“关于民众大事我还是那三点,其中‘修筑海堤,防潮御卤’是重中之重,事关沿海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假如不修,明年或后年再发生海啸怎么办,当务之急啊!贵党不再犹豫了,拟订计划,筹集资金,择期动工吧。”

庞友兰:“孙中山提倡民权、民生,贵党奉行为民服务,修筑海堤就是民生大事,民众定是三呼万岁,你们举棋不定,安能取信于民。”

宋乃德:“那请问诸位,修筑海堤大约需要多少资金啊?”

杨芷江:“这个,韩德勤是20万,实际用在修堤上不到10万,他那个堤不行,太小了。假如筑成底宽15米高3米顶宽3米的海堤,90华里需,至少也得四五十万吧!”

庞友兰:“这笔资金不可小觑啊,应全盘考量,贵府拿点,民众负担点,大户、商贾捐一点,方能行之。”

宋乃德(取下帽子,慷慨激扬):“无情的海啸年复一年地摧残、毁灭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抗日民主政府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必须修筑海堤!”(鼓掌)

杨芷江:“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在坐诸位完全可以代表民意的,没问题。民之所思,我之所忧,政之所向。老百姓想了,我们说了,政府做了,这就是民心所向的最佳结局。”

宋乃德:“计老,请你发表发表您的高见好啊!”

计雨亭:“我没有什么高见,说个建议吧。修筑海堤,沿海人民求之不得,可是阜宁南边、西边地区老百姓同意吗?共产党如果讲民主讲民意,就得召开一个全县的多方面人士的会议,征求广大民众意见。对修堤之事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甚至有很多人反对,怎么解决,你们必须有所准备。这是老朽的个人看法。”

宋乃德:“老人家,提得好,提得好!”

田厚斋家客厅。日。

庞友兰:“共产党在阜宁建政啦,昨天又找我们宣扬他们为民的宗旨,说的头头是道啊。”

田厚斋:“他们十月十日建政,十六日就来与我们商讨民事,行动如此之快,我真有点疑虑。”

庞友兰:“说的是啊,当初国民党到此地也找我们说了好多治国理念,其结果呢,说的与做的大相径庭啊。共产党又能怎样,世事难料啊!”

杨芷江:“二位不必多虑,天南海北尽皆传颂,共产党的本意是为劳苦大众,如果他口是心非就不得人心也。

庞友兰:“湘兄之见?”

杨芷江:“我在寻思,共产党他说是说,我们暂且应允着,而后看他们的行动,如果发现他们说到做不到,我们就反唇相稽,如果他们实践了自己的若言,我们在各方面辅佐他们,你们意下如何?”

田厚斋:“我想也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我们现在有意在民众中大力宣传共产党为民办事的慨然承若,如果他们说到做不到就会激起民愤,遭到民众的反对。”

杨芷江:“宣传?焘兄之见?”

田厚斋:“我们可以告知民众,共产党要治理淮河,修筑海堤了。还可以张贴标语,大造舆论。这既是激将法,又是试探共产党是否真心诚意的法宝。”

庞友兰:“那我们眼前就是骑驴看剧本----走着瞧了!”

修堤保民定大计
硕集。
县政府办公室。
宋乃德坐在桌子上奋笔疾书,一会又停笔凝思。
唐棣华进来:“写什么呢,全神贯注的样子?”(特写:关于批准修筑海堤的报告)“哦,你这个报告写给地委?”
宋乃德:“不,我要上报华中局!”
汤庐山进门:“好大的口气,要找刘少奇同志啊?”(仔细看内容)好!有必要。表明民众的需求和我们修筑海堤的决心。”
唐棣华:“我建议召开全县各阶层代表会议,由计雨亭、杨芷江、田厚斋他们倡导,我们支持应承。然后,我们阐明修堤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我们的初步计划,与会者肯定积极拥护的,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好做了。”
宋乃德:“这样的会议好啊,我也正在考虑。但人员复杂呐,各阶层都有,肯定有赞成有反对的。”
汤庐山:“人员越复杂越好,即使有反对的也用不怕,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明辨是非。另外,我们预先和计雨亭、庞友兰、杨芷江、田厚斋等人说好,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
唐棣华:“这样当然好啊,那我们应该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宋乃德:“我们?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街上。日。
一个日杂店门口停辆小车。
管伯宁手提两个大水壶。一个青年抱着个大纸箱走出店面。青年人又将小车推到一个巷子口,管伯宁示意停车,进了巷子。
巷里一个小店挂着“土膏店”字样。
管伯宁进店,掏出一百元钱递给老板,老板用小戥子称好土膏,再用锡箔纸包好:“烟枪、烟灯不要吗?”管伯宁摆摆手走出店面。
管伯宁一挥手,青年人跟着走。一个烟摊,管伯宁指着“大联珠”。老板拿了一包:“12元!”管伯宁:“三条!”老板一惊,拿了三条。管伯宁递给老板360元。
路上,青年人:“您买这么多香烟做什么?”
一个学校门口。
寒冬腊月,天气阴冷,地上有积雪。
东坎小学门前,陆陆续续有人从大板轿子下来,他们穿戴讲究,有的拄着文明拐杖。还有人骑着小毛驴子来的,更多的是走来的,他们三三两两进了校门。
宋乃德站在门口,不住的向来人问候行礼。
来人在登记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地址。
田厚斋,东北行署三区、庞友兰东北行署二区、孙志中,西南行署四区区长、贾为仁,板湖五区地主、李家儒,永兴十三区乡长、程正吾,城厢一区布庄
教室内。
坐在前边有庞友兰、田厚斋、汤庐山、唐棣华、刘岳、陈宜芳、杨芷江、王岫华、顾光明等。
会场中间人行道上摆了两个铜质大火炉,室内热气腾腾。
坐得满满的教室里一时人声嘈杂。
唐棣华看表,小声地对计雨亭说:“快三点了,天不早了,我们开始吧。”
计雨亭站了起来:“尊敬各位耆老乡亲,今天是阜宁县政府邀请一百多位各地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大事。什么大事呢,我们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刚刚成立,‘开开门八样事’,那我们阜宁当前什么事最大呢?最重要呢,今天请诸位来主要就是商榷此事。下面请我们阜宁县县长宋乃德同志讲话!”(鼓掌)
宋乃德站在讲台前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个躬:“尊敬的各位耆老,各位先生,你们好!今天,你们冒着严寒,顶着风雪来到这里,辛苦了!今天是我们刚刚建立的阜宁抗日民主政府领导成员和诸位第一次见面。请诸位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和要求。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新政府要办的事很多,有人说要治海,有人说要治淮,那就得分轻重缓急,先办什么,后办什么,一件一件的落实,一件一件去办。在坐的都是我们阜宁的精英,还有德高望重的参议员、资深学者。你们完全可以代表阜宁一百多万人民的心声!希望诸位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但说无妨。”(会场小有骚动)
会场中一人站起:“在下以为我们首当其冲的大事是整治淮河,根除水患。我是涟水的,‘涟水涟水,年年发大水,有种无收,年年有饿死鬼。’挑河治水,是涟水头等大事。我就说这个。”
某乡长:“要说大事,修筑海堤是大事,每次海啸淹死上万人,海啸过后,若干良田淳卤如霜,几年草木不生,洪水只是淹了庄稼,不会死人。”
宋乃德在小本本上记录。
隔壁教室。
管伯宁将纸箱里的茶杯全都摆上桌子倒上茶,又把拆散的香烟摆在盘子里。
会场上。
一个地主:“淮河水灾遍及全县,海啸是沿海局部,修堤不如修淮。如果一定要修什么海堤,那就让海边人去修吧,大说家对不对?”
很多人附和:“对!对!说得对!”
杨芷江站了起来:“诸位,还记得去年农历七月十六吧,那天,飓风肆虐,暴雨秉凶,潮若沙崩,堤如沙泻。屋庐遇浪而摧,人畜随波逐流,命倾顷刻,万民葬鱼腹。百里沿海,淹死者万余人啊!痛心那!共产党如果真心为民修筑海堤,民众应该是三呼万岁啊!”
某地主(不宵):“韩德勤省长不是已经修了海堤吗,怎么现在又要修呀?你小小县衙修得起吗,是不是想搜刮民财啊!哈哈! ”
不少人跟着:“哈!哈!哈!”
田厚斋:“韩德勤是修了一道海堤,由于经费不足,偷工减料,只修了一道低于潮位的海堤 ,一场大潮小海堤就全都崩溃,沿海人民再次遭受劫难啊!”
某商户:“省长还修不好,你县长就能修好?你们刚刚立县哪来的钱?”
(会场有骚动,有人哈气连连,坐立不安)
宋乃德(取下头上帽子):“我说一下,如果哪位需要喝茶的,或者有烟瘾的,请到隔壁去,我们特地做了准备,以解诸位燃眉之急。”
“啊?隔壁有……有那东西吗?”
“快走!我就要没命了,浑身像小虫爬一样。”
隔壁室内。
管伯宁见来人忙起身:“请坐,请坐,请喝茶。”
某地主:“茶不喝,我瘾到了,不能过了!在哪?烟土、烟枪、烟灯在哪?”
管伯宁:“我们这香烟里……”
某地主:“这东西挡什么瘾,这是谁出的馊主意,嗨!真是瞎胡闹。”
某乡长:“哎吆哇,不能过啦,我好歹抽一根。”
管伯宁:“我们在香烟里加点烟土,对于抽大烟人应该还是可以的,不信你们试试看看。”
某地主:“你说这县长要修海堤,为什么不说修淮河的?”
管伯宁:“什么事情都有先有后,先修海堤是因为一旦发生海啸,会淹死很多人。洪水淹没了田地、庄稼,对人问题不大。所以县政府采取先治海,后治淮,这是对的,应该支持啊!”
某地主:“吆,你说海啸会淹死人,那你们就找海边人去修吧,反正去年海啸我们这里太平无事。”
某乡长:“嗨!那你不懂,修海堤要你出钱出人呐。”
有人进来,有人出去,管伯宁忙碌起来。
会议室内,人声嘈杂,争论不休。
“修筑海堤!”
“治理淮河!”
“治海!”
“治淮!”
宋乃德(解开衣扣):“大家静一静,一个个发言好吗。”
陈一芝:“我叫陈一芝,一区区长,阜宁城区的。诸位都是各地方的代表,我们新政府想法是对的,都是我们阜宁的民生大事,我们应该积极拥护,不能说你是沿海的,我是内地的,要精诚团结,把事情办好,这才是民众期待的。我的意见是要求领导,修好海堤后,立即治理淮河。”
汤庐山:“大家放心,我们早有这个打算。天不早了,我建议先吃晚饭,晚饭后继续。现在请大家到‘仁和客栈’就餐。”
饭店。
仁和客栈餐厅灯火辉煌,十二桌酒席分三行摆开。
宋乃德、唐棣华、汤庐山,刘岳、陈宜芳等领导分别在各桌作陪。宋乃德虽然心有不悦,但还是非常客气地向代表们一一敬酒,谈笑风生。
管伯宁来到吧台:“账请先记着,另外,今晚给我们准备一百二十一张床铺,还有明天早饭。明天一并结账,放心。”
账房先生:“好呐!您哩。”
教室内。晚。
屋内灯火通明,四盏油灯挂在两道横梁上。
会议继续。宋乃德坐在小桌上,掏出小本子。
汤庐山:“晚饭前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好。我们要本着从大局从各方面去考虑。我们政府不是只关心东边沿海人,而不关心西边内地人的。我们计划是先修堤后治淮,只是时间问题,请大家放心。下面请你们继续发表意见。”
某士绅:“我是五区板湖的。我想请问就算先修海堤,需要多少资金和人工,这笔钱谁出?”
杨芷江:“今天县政府召开此会,提出修筑海堤议案,也是他们通过认真走访调查,深思熟虑的,希望诸位同仁极力支持拥护。至于经费问题,我们也考虑了,打算政府拿点,民众筹点,大户、商贾再捐一点,三凑合,估计没有问题的。”
“政府?新政府刚成立哪来的钱?明摆是骗人的。”
“我们不出!共产党一到此地,就向民众要钱,我真不知道你们是安的什么心。”
“那你们就去找沿海人去要钱吧!”
某士绅:“就算民众筹钱把东部海堤修好,以后还有钱修我们西部淮河吗?治理淮河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某商人:“谁受益谁出钱。修海堤海边人出钱,修淮河,我带头出钱。哈啊!(伸了个懒腰)困了,我要睡觉了。”
某议员:“大家不要多扯啦,民众要办的事多呢,要我说打恶除霸,消灭土匪,才是当前头等大事,这样才能稳定民心。”
 
唐棣华:“土匪要剿,恶霸要打,经济要整顿,农业要发展。凡是老百姓的呼声,老百姓的需求,我们都要问都要搞,只是时间问题,先后问题,请大家不要想得太多,不要要有顾虑。已经十一点多了,对不起诸位,请诸位到仁和客栈休息吧。县政府的同志留下来。”
教室里。夜。
汤庐山:“大家总结看看,今天的会议为什么会如此结局。我们的初步方案未能通过什么原因?我看这会不能再开下去了,无休止的争论,毫无结果。所以,我刚才宣布散会。现在我们说说,找找原因,下一步怎么办?”
宋乃德:“没想到事关民众的共同利益、造福于民的提案竟然得不到与会者支持,出乎意料啊!冷静想一想,可能是人们对修筑海堤信心不足。主要是过去官府也曾修过,特别是去年韩德勤修的,由于资金不足,劳民伤财,海堤质量太差而被海啸冲掉。所以大家对刚成立不久的共产党政府能否修好海堤,心存疑虑。二是人们对经费筹集也有看法,认为民众怎么筹啊,政府怎么拿啊,筹的钱你共产党不修怎么办?修不好怎么办等等。”
陈宜芳:“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我们的思想工作还没做到家,我们只做沿海地区的调查研究,没有到西部内地去调查研究;我们只和支持拥护修筑海堤的人去交谈,没有和哪些反对者去交流、沟通,以致形成今天的局面。”
唐棣华:“宜芳所说的我完全赞同,从今天人们发言中,就听出我们工作上的瑕疵来,我不多说,想彼此都心照不宣吧。现在,大家就来说说下一步怎么办?”
汤庐山:“大家开动脑筋,明天不能再像今天这个场面啦。我认为共产党在阜宁刚刚建政,多数民众还不信任,二是钱的问题,民众一提到钱,马上就反感。这个事情棘手啊!”
宋乃德在会议室内走来走去,一会驻足凝思,一会又走来走去,突然,宋乃德把桌子一拍:“这样!大家来说说这样行不行?”
学校操场上。日
杨芷江和阜宁城区一位议员在边走边谈。
田厚斋和涟水一位地主在树下交谈。
汤庐山和一位区长交谈。
宋乃德在操场边上对一位士绅说:“昨天晚上睡得好吗?”
某士绅:“县长对我们真是太客气啦,顿饭酒席,烟茶招待。昨天晚上大家都说啦,新政府一心为民办大事,办好事,我们还说长道短的,有人还极力反对,不对头啊!”
宋乃德:“这个不怪你们,说明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我们要顾全大局,从实际出发。海堤要修,淮河更要治。假如先治理淮河,沿海人不同意,你们什么看法?你们放心。我宋乃德向你们保证,一定要把淮河治好!”
某士绅(不住点头):“有您这句话就够了。我们也是心急嘛,西部人吃尽了水灾苦头,一发洪水地里是颗粒无收啊!”
宋乃德:“这我知道,这么大灾害,我能不问吗……”
会议室门口有人在喊:“开会啦!”
操场上的人向会议室走去。
某地主跟在计雨亭后面:“反正我不同意。”
教室内。
宋乃德站在前面:“诸位,上午好!昨天辛苦大家了,由于我们工作没做好充分准备,致使会议延期,对不起大家。现在请你们接着昨天的话题随便谈。”
某地主:“我还是那句话,不同意先修海堤!”
某乡长:“哎,那要是先修淮河呢?沿海人不同意怎么办?”
某乡绅:“那就一样不修,不就全没话了么,现在老百姓要休养生息,不能再折腾了。”
杨芷江:“就这么定,先修海堤,后修淮河,大家举手表决!”
田厚斋:“诸位同仁,民之大事,应慎重其事,新政府初建,财力物力有限,但是共产党一颗为民的心使我佩服五体投地。10月10日阜宁县成立,11日宋县长就带着全体官员到阜宁各地走访调查,征求民意,接着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落实行动。你说这样的政府历史上有吗?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感谢政府,感谢宋县长!”(全场热烈鼓掌)
宋乃德(站起来,向大家鞠躬):“谢谢诸位!诸位,我们的政府是干什么的,我们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通过我们考察了解,无情的海啸年复一年地摧残、毁灭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人们奔走呼号,痛切陈词。而历代统治者只顾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我们抗日民主政府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必须修筑海堤,造福人民!(鼓掌)今天我在这里郑重向大家宣布,修筑海堤不要民众一分钱!以盐税作抵押,发行公债,以后由政府偿还!”(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啊!?”
“哦!好好好!好啊!”
某地主:“啊?刚才县长说什么来着?”
某保长:“修堤,不要我们一分钱!”
某地主把眼睁大大的,嘴张大大的。
散会了,与会者笑容满面地走出会场。
杨芷江:“看样子共产党是动真格的啦,我们的一切猜疑都是多余的啦。”
田厚斋:“真没想到宋县长决策如此果断。你我也算是民众之首,共产党带领民众修筑海堤,你我当鼎力相助。”
杨芷江:“留取一腔新热血,与君共溉自由花。”
县政府办公室。日。
宋乃德打电话:“喂,我的大首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啊!关于‘修筑海堤’的提案,终于尘埃落定啦。”
黄克诚:“会议通过啦,好啊!好啊!‘欲稳政权,先修海堤’,说明我们路子走的还是对的。”
宋乃德:“我在会上宣布,修筑海堤的费用不要民众一分钱,全部用盐税抵押,发行修堤公债,由政府偿还。”
黄克诚:“好个宋乃德,你胆子不小啊!这么大决定,你向杨纯同志回报了吗?和我商量了吗?”
宋乃德(画外音):“会上争论不休,各阶层人士意见不一,最后,我和几个县委研究作出决定。特来向你汇报!”
黄克诚:“你这叫先斩后奏!这也好,老百姓现在确实也很困难。我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关于批准修筑海堤的报告》刘少奇同志看了,他说‘新政权刚刚建立,要办的事情千头万绪,但是应该先抓大事,什么是大事?凡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
宋乃德:“这么说我的报告刘政委批准啦!谢谢刘政委!”
黄克诚(画外音):“你现在就开始着手拟定一个详细的修筑海堤计划,上报地委,越快越好。需要什么我大力支持!”
宋乃德(激动):“是!”
宋乃德办公室。晚。
陈宜芳:“你呀,今天胆子也太大,一百万,你的主张?”
宋乃德:“当时研究的时候你不也在边?”
陈宜芳:“我算老几,黄司令同意吗?杨书记会批?”
宋乃德:“会上大家意见就是不统一,当时我头躁笆斗大。如果集资、募捐就更难了,修筑海堤那就泡汤了。会议一结束,我就打电话给黄司令、杨书记,他们同意了。”
陈宜芳:“不要老百姓负担好啊,就说一百万公债到手了,假如没人买,你还白搭?你呀,办事就是爱走险棋。”
宋乃德:“你啊,标准一个婆婆妈妈的,办事就得大刀阔斧,随机应变。大凡干大事都有风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今天是舌战群儒,一锤定音呐。现在我要写篇文章给《淮海日报》报社,号召民众募债赶筑海堤。”
县政府办公室。晚。
宋乃德在桌上写什么材料。
管伯宁进来:“县长,这是以上两次会议招待的所有清单,请你过目。”
宋乃德接过票据,一张张查看:“你真行啊,两次费用清单分别装订,招待谁、什么事、时间地点、证明人,清清楚楚。好!你啊,又打得一手好算盘,你就是我们的内当家。现在把这个给唐书记签字盖章,然后你再记账。”
管伯宁:“县长过奖了,职责所在,做账务的就应该这样。”
汤庐山进来。
宋乃德:“来了,你明天一早去请杨芷江杨老,我要向他请教海堤如何修,要做哪些准备,我们是一窍不通。我到地委去要人,我们要组成一个强有力的修筑海堤的领导班子。”
阴暗的小房间。晚。
“滴!滴滴!滴滴!滴!”
身穿破皮袄,头戴羊皮帽子的人在发电报。
顾敦扬住地。日。
铺上斜躺着一个人,秃顶、山羊胡子,在抽大烟。对面坐着一个心腹。
女电报员进来:“北狼来电。”
某心腹接过电报。
顾德扬:“念。”
某心腹:“共党阜宁建政,县长宋乃德欲修海堤”
顾德扬:“共党真是来头就凶啊,我们马上会同日本皇军对盐阜地区实行大扫荡。共党立足未稳就想修海堤,没门!他来我杀,他修我毁。八滩区区长是谁呀?”
某心腹:“原来叫什么徐锐的,被我们搞掉了,现在是谁不知道?”
顾德扬:“回电!打入三区,阻止修堤。”
某心腹出去。
顾德扬(自言自语):“共党想修海堤?哈哈哈!唉,那不是要韩德勤难看么?不行,谁来修我就把谁杀掉!”
县政府办公室。日。
宋乃德将杨芷江引进办公室入座,又去倒茶:“这是上等龙井,昨天我在杨纯哪里拿的。对不起您老人家,这么大年纪啦,还要为民众四处奔波。”
杨芷江:“嗨,哪里哪里!恰逢天命。”
宋乃德:“我看杨庄地区老老少少,都跟您喊杨四太爷,说明您老人家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啊。请您来想请您和我搞个初步计划,海堤怎么筑怎么修,需要多少人?多少土方?多少钱?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是一无所知啊。”
杨芷江:“那叫预算。这个有必要,大凡一个工程很复杂的,包罗万象,好多东西要预先做好准备的。比如说筑海堤,首先要测量,这就要有专门人。”
宋乃德:“此地有这样的人吗?”
杨芷江:“恐怕没有,‘韩小堤’的测量员是我从江阴请来的。”
宋乃德:“那我们也想请……”
杨芷江:“这个你放心,还归我来吧。”
宋乃德:“请您说说海堤总共要修多长?”
杨芷江:“北起淮河入海口中山河起,南至华成公司不到一百里。”
宋乃德:“管伯宁你快记下来,就算一百华里五十公里。”
杨芷江:“韩德勤当时修的海堤底宽五米,高两米多,顶宽两米吧。”
宋乃德:“我现在要修它底宽二十米,高七米,顶宽五米的海堤您看行不行?”
杨芷江:“这不得了!是韩德勤几倍啦,当然好啊!”
宋乃德:“杨老,你记得韩德勤当时每立方米多少钱?包括吃粮烧草所有一切费用?”
杨芷江:“九分吧?对,一方土九分钱。”
宋乃德:“啊?!太少啦,不行,我们要加倍!”
杨芷江:“一角八分?”
宋乃德:“不,三倍!”
杨芷江:“多也,多也。政府初建,民众百废待兴,不能跨大步也。”
宋乃德:“修筑海堤是个百年大计,要修就要修好,不能光从经济着眼,要有长久之计,您说100万够不够?”
杨芷江:“够够够!韩德勤名义上20万,最后用在海堤上还不足10万。你是他的好几倍!够啦,够啦!”
宋乃德(激动):“好啦!100万!我下午就去找杨纯,再到淮北盐场,然后去淮北银行!”
宋乃德家。日。
宋乃德放下饭碗,拿起提包。
陈宜芳:“你天今天又上哪去?”
宋乃德:“到地委去要人。”
陈宜芳:“哎,那你背地和杨书记说下子,叫黄司令和唐棣华多接触接触别忘了。”
宋乃德:“啊?你叫杨纯给唐棣华当红娘?哈!哈!哈!那是好事啊,这是你们女人家的事,关我甚事,我去办正事呢。”
陈宜芳:“啊!黄司令今年39啦,比你还大三岁呐,老大不小啦!这边唐棣华有我,我们俩一起撮合,这事一定要办成。”
宋乃德:“那我走啦。”
陈宜芳:“就腿走?”
宋乃德:“嗨,从硕集到陈集还需骑马么。”
陈宜芳:“那也得带上警卫,我告诉你,今后只要出门,你就必须带警卫员,这是一个铁的规矩。”
地委驻地。日。
大院门口挂着“盐阜地区新四军办事处”(特写)
宋乃德在门口愣了一下,便和警卫郑敏之走了进去。
屋内。杨纯和黄克诚在谈话。
宋乃德进门:“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黄司令也在啊!”
杨纯:“现在他不叫黄司令,叫黄师长啦!你没看到牌子吗?现在八路军五纵队改变为新四军第三师,就是昨天事,文件已经下达,今天《江淮日报》就会看到。你膀子怎么的?”
宋乃德行军礼:“师长好!”
黄克诚还礼:“原来的三个支队分别改为七、八、九旅。今天来有什么事的?”
宋乃德:“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向你们要人。修海堤的事已成定局,对老百姓承诺过的事,就要行动,领导班子有哪些人参加?还请你们领导决定。”
杨纯:“必须组建一个强有力地过得硬的领导班子,你这个县长该是首当其冲吧,还有汤庐山、陈宜芳…”
宋乃德:“不行不行,新政府有很多事要做,一个不能走。”
杨纯:“那就你一个人去修吧,哈哈哈!好,要人有的是。”
黄克诚:“我推荐一个人做你的助手,包你满意。”
宋乃德:“谁?”
黄克诚:“陈振东!”
宋乃德:“好,好的,陈振东我知道,做过民政科长,也干过民运的,不过,他现在是三区区长啊!”
杨纯:“我们可以抽用吗?”
宋乃德:“另外,我还想要一个人做助手。”
杨纯:“谁?”
宋乃德:“杨芷江先生。”
黄克诚:“不行,杨老年龄大了,你要这么大岁数人跟你跑,不适宜吧。”
宋乃德:“我不是叫他跟我跑,他老人家德高望重,足智多谋,有什么事请他出谋划策,他威望很高,老百姓都听他的。”
黄克诚:“那也不行,我们是共产党县政府主导修筑海堤的,杨芷江是参议员,又这么大年纪,不行。”
宋乃德:“怎么不行,那做我的顾问行啊?”
黄克诚:“那也不行,你不要节外生枝,影响不好。”
宋乃德(着急皱眉):“黄司令,你……”
杨纯:“这样,我推荐一个人,田厚斋,德高望重的八滩人,最近刘少奇同志还邀请他参加座谈会呢。”
宋乃德:“他也是议员,也是党外人士啊。”
黄克诚:“他毕竟比杨老年轻点,在八滩也是很有威望的。”
宋乃德:“还有,海堤工程需要多少民工适宜,我们阜宁县有十三个区,968个乡镇,2904个村子,约116万人口,每个村出多少民工好呢?”
杨纯:“我认为这么多区乡不用全上,比如说建湖、涟水、射阳、较远区乡就不去征。”
黄克诚:“我想整个工程不得超过两万人吧,人多开支大,反而浪工。”
宋乃德:“好,这下我心中有数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公债的问题,我已委托朱行长请人设计、印刷证券了。这也多亏杨芷江老人家,他和朱行长是至交。马上请你们大力宣传,发动民众认购,争取资金尽快到位。”
杨纯:“这个不用你说,我们地委既要宣传,又要购买。”
黄克诚:“部队这块归我来,有关干部一定要带头购买。”
宋乃德:“感谢领导支持!今天来收获不菲啊。”
宋乃德走出门外与杨纯握手告别,并和她小声耳语一番。
 
硕集射阳河码头。日。
用白布兜着左膀的宋乃德、陈振东、管伯宁和几个警卫站在码头上向西眺望。(远处响起汽笛声)
一艘小火轮靠岸,有乘客下船。
戴着礼帽,深灰色长袍外罩黑色马甲的杨芷江,一手提着长袍,一手招呼:“啊!回来啦!”
宋乃德:“警卫,快去把杨四太爷搀着!”
大家都上了岸。
杨芷江:“我给你们请来五位工程师来啦!这位是江擎宇,这位是王玉书,这位是裴天明,这位是汪克浪,这位是马国权。这是我们阜宁县县长宋乃德先生。吆,你膀子怎的?”
宋乃德:“上次去淮北盐场,盐场小沟小港多,我的马跃过一条小沟,我没注意,从马身上摔下来,左膀子受点伤,没事。”
杨芷江:“呃呀,为民奔波,让人心酸呐。哎,这位不是八滩区区长陈振东先生?”
陈振东(行礼、握手):“晚辈正是,老人家辛苦辛苦。”
宋乃德与几位工程师一一握手:“久仰!久仰!”(转身向杨芷江行礼)“辛苦您老人家啦!请各位到饭店宽坐再叙!”
会议室。晚。
宋乃德:“海堤修筑工程已经走上议事日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即将开始了,我们计划三月份宣传发动、发行公债;四月份下达任务,采购粮草、海堤勘测完毕,五月份正式开工。今天我到东北行署去召开有关区长会议,落实各乡镇民工问题。陈振东同志明天带三位工程师到海边去测量。中山河南岸到废黄河北岸,从西向东,先测量这一段,测量工作是个技术活,比较慢的,测量到哪就住在哪。陈振东同志你要吃苦的,离老百姓家近的就请他们住在老百姓家,较远的就在海边搭舍子。带上一个班的警卫,三位工程师的安全很重要。再找五个人,三个人跟着测量队,两个人弄饭。管伯宁同志着手编写《海堤工程手册》,这个手册要包罗万象,就是把与工程有关的所有项目的数量啊、规格啊、要求啊等都写上,有的还要标明单价、金额。包括工程领导成员、各区乡带队人员、工程师、监督员都要写进手册。然后去印它一千本,发至每个村带队的队长。这样民工遇到什么事,什么问题,手册一看就知道了,省得找他找你的。”
唐棣华:“应该叫万能手册,老宋真是高明啊,想得如此周到。那你分配我做什么呢?”
宋乃德:“你呀?你去找黄司令,不,现在叫黄师长啦!”
唐棣华:“你!我去找他干什么?”
宋乃德:“当然有事,你带上20万公债券,到黄师长那里去,请他帮我们销售销售。”
唐棣华:“这么多啊?那请宜芳姐和我一起去。”
宋乃德:“还有杨纯杨书记呐!你和宜芳先走地委给杨书记10万,然后再到师部去。”
路上。日。
陈宜芳:“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唐棣华:“黄克诚一到阜宁,地委不是叫我负责给部队筹军粮吗。有一次我送粮到部队,看到一个个子不高,戴着眼镜,文弱书生样子的人,在给马梳毛。我就问他黄司令员在哪,他说他就是,当时,我差点笑出声来。”
陈宜芳:“你笑什么?”
唐棣华:“这就是率军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后来他把我接到他的房间,我发现他床边一个黑色的破箱子很沉,我有点纳闷,心想里边肯定是什么好吃东西。我叫他打开,一看全是书,他说他嗜书如命,真看不出他很爱读书,我也爱读书…..”
陈宜芳:“那你们就是情投意合么!”
唐棣华:“芳姐,我还小呢。”
陈宜芳:“小?小什么小!你是不是挑花眼啦。谁不知道我们盐阜地区‘三支花’杨纯、李风、唐棣华啦!哈哈哈!”
唐棣华:“你…….”
两个人进了地委大院,不一会出来三个。
陈宜芳:“排队!”然后走到前头,“报数,一!”杨纯、唐棣华分别喊了二、三,“向左转,齐步走。”
杨纯:“芳姐是什么意思啊?”
陈宜芳:“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我们仨我是老大。”
杨纯:“知道,你今年25,我24,棣华23,怎么还摆架子啊。”
陈宜芳:“不是摆大架,有人该出嫁!今天你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语道破!哈哈哈!”
杨纯、唐棣华也哈哈大笑起来。
三个人进了师部大门,警卫都认识,就径自向黄克诚的办公室走去。
黄克诚在他自己办公室内接电话,有人敲门,接完电话才说:“请进!”
三个女同志进来。
黄克诚(惊讶):“哎呀!不知三位巾帼驾到有失远迎啊!”
杨纯:“不远迎就尽情吧,倒杯水给我喝喝。”
陈宜芳:“我们没白来,老宋带10万元公债券,劳驾你帮忙,不过今天我们也要帮你一个忙噢。”
黄克诚:“分内之事,应该应该。这10万元包在我身上。海堤马上开工了,我要给他一个连的兵,帮助维持治安;给他医生和护士,给工地民工医疗工伤事故,还需要什么叫老宋尽管说。”
杨纯:“海堤开工老宋就上海堤了,阜宁县日常工作就由唐棣华同志负责了,你要多多关照噢。”
黄克诚:“哎,我说杨纯同志,你是他的顶头上司,应该由你多多指导,我是个军人,关我甚事。”
杨纯:“这你别推辞了,非常时期,军政一家。比如说,老宋去修筑海堤,修好了,是老宋功劳,更是你的功劳,对不对。”
黄克诚:“为国为民说甚功劳不功劳。”
陈宜芳:“棣华你把10万债券拿出来给老黄点一点。我和杨纯外去看看院子里的桃花。”
屋里就唐棣华一个人,黄克诚感到有点拘束。
唐棣华:“请你把这证券数一数好啊?”
黄克诚:“用不着,都是原封的。”
唐棣华:“你的眼睛怎么这么近视的?”
黄克诚:“小时候家寒,想读书没钱,模仿古人凿壁偷光,把眼睛搞坏了。”
唐棣华:“说明你爱读书,求知欲强啊,我也是啊,好读书,恨不得读完天下所有书。彼此兴趣、爱好相同,能否一起相处?”
黄克诚(一愣):“这,我这人身体不太好,有喘咳毛病。你是堂堂的大学生,又是大家闺秀,你我不适合吧。”
唐棣华:“我们都是革命同志,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为国为民,彼此相亲相爱在一起,有什么不适合呢。”
黄克诚:“这个,我……”
海边。日。
一望无垠的,白茫茫的海岸。远处有人在海滩上测量。
工程员汪克浪眼睛对着测量镜调整焦距:“海堤底宽?”
工程员裴天明:“21米!”
汪克浪:啊!这么宽?”
工程师王玉书:“这是宋县长决定的。当时省长韩德勤修的海堤底宽我记得是8米5吧,两倍多。”
汪克浪对着测量镜看,并用手势向远处扶标杆的民工示意标杆的位置。位置确定后,扶标杆者即在标杆下插面小红旗。
一旁的陈振东:“那边一小堆一小堆泥土是什么?”
王玉书:“韩小堤啊,当时也是我们测量的,它高只有4米3,顶宽2米2,据说一场大潮就被掀翻了,你看,就剩星星点点根基了。”
陈振东:“啊!我说王工,那我们在韩小堤的位置上,再加宽点,这样又省土,又省力,不好吗?”
王玉书:“不行,这样根基就不平衡,不一样劲了。”
陈振东:“那就把零星的残土给它铲平了,不就平衡了”
王玉书:“这也不行,那就有土的地方实在,没土的地方就不实在,你不懂。”
裴天明:“你算老几啊,在这里瞎指挥。”
陈振东:“你这是什么话?我只是建议,不可以吗?”
裴天明:“不可以!你这叫不懂技术,乱弹琴。”
陈振东:“你……”
警卫班长李学元在远处:“区长,你快来看,这是什么?”
陈振东跑到刘学元那儿:“你喊什么?”
李学元:“我刚才手搭凉棚看你和他们争论不休,怕你下不了台,所以喊你离开的。”
陈振东:“嗯,你有头脑。其实我的出发点是想省工、省钱。而他们考虑的是工程质量问题,这还是对的。”
汪克浪示意民工到西边,民工扛着标杆跑到西边竖起标杆。
汪克浪瞄准标杆打手势:“向东、向西,好!”然后示意裴天明:“你记啊:从西边堆脚线向西80米,为海堤与复堆河的距离,复堆河上口宽38米,河底宽34米,深2点6米。”
裴天明边画图边标上数据。
汪克浪:“现在我们就以海堤的边脚线和复堆河边线为基点,开始向前延伸吧。”
阴暗小屋。晚。
北狼在油灯下一脸凶相:“你们要拼命放话,叫那些有钱人不要去买什么公债劵。我们的顾司令点名要你们出动,事情成功,大大有偿。司令还说了日本皇军要去阜宁大扫荡,夺回我们的地盘,我们的出头之日到啦!嘿嘿嘿!。”
一群狰狞的嘴脸。
街头。
戴着破羊皮帽的矮个子吴二,慢慢地走着,不时东张西望,然后,走进一个饭店。
某老板:“啊,吴二嘛,有什么事吗?”
吴二:“没事,随便走走,听说你家买什么券呐,真的吗?”
某老板:“是啊,海边人,不买有点不像话吧,你没买?”
吴二:“嘿,你买那东西干嘛,那是骗人哒。你没听说嘛?修筑海堤是假的,共党带兵来搜刮民财的,等钱到手了就跑啦。”
饭店老板:“你听谁瞎说,人家杨四太爷也买的。一年后偿还,还有利息呢。你这是造谣,赶快走吧。”
一家地主。
地主刘小林躺在铺上吸大烟。
吴二进门:“吆,刘老爷好自在啊。”
刘小林:“嗯,吴二,来做什么的?”
吴二:“听说有人来劝刘老爷买公债,是吗?”
刘小林:“田昌焘昨天来的,我还拿不定主意呢。他说随便买,越多越好,我哪有钱买那东西。”
吴二:“不用听那田大焘子鬼话。新四军、宋乃德在此地不得长啊,切莫出钱上当。马上中央军就打过来了,日本皇军也不会放过新四军新五军的。”
刘小林:“你听那个说的?”
吴二:“我们顾司令说的,什么公债不用买!听我话不错啊!”
刘小林:“不买就不买,听你话。鹿死谁手,随他去吧,老子快活一天是一天,哈哈哈!”
吴二:“刘老爷识时务,高明,高明!嘿嘿嘿!”
路上。日。
傍晚时分,狂风大作,瓢泼大雨。
宋乃德浑身湿透,他若无其事,迈着矫健的步伐在路上走着。
雨水从他的头上流到脸上,从他的下巴流到衣上,顺着衣服流到地上。
宋乃德住地。日。
门突然开了,水淋淋的宋乃德把包摔到桌上:“快!通知领导班子开会。”
陈宜芳:“你快把衣服换了,小心着凉。现在正是晚饭时间,晚饭后再开行吗?”
宋乃德(换衣服):“不行!现在就开。”
会议室。晚。
宋乃德(一脸冷相):“大家都来了,请你们回报一下公债销售情况。陈宜芳!”
陈宜芳:“杨书记给我五万,她说你们放心,三天后十万肯定到位。”
唐棣华:“黄师长那边我拿了七万,还有三万他叫后天去。”
田厚斋:“我和杨四爷一人认购两万,别的售出不到三万。”
汤庐山:“顾光明那边才送来两万多,他说宣传力度不小,但是收效不理想。”
宋乃德:“什么事情都会有意想不到!今天我到城区去,陈一芝给了我一万元钱,当时我气晕了。陈一芝说他们也组织人宣传的,很多人说这公债里有诈,还有人说海边的事找他们做啥,什么公债,有去无回。我计划开工前可以征40万的,现在才多少不到20万!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工前准备购买30万斤粮食,这下咋办?”(宋乃德拍了桌子,站起来,解开衣领,走来走去。)
汤庐山:“天塌不下来!老宋你别着急,我们继续宣传、征收。明天我们再到下边去,配合区干部行动。”
田厚斋:“目前,有钱的人大多都在观望呢,在看我们行动。一旦我们开工了,买的人就多了。”
宋乃德:“现在已经四月份了!我要买30万斤粮食,还要用船运,运回来有的还需要加工啊,没日子啦!(敲桌子)一开工,就这30万斤粮食,只够民工吃十天啊!我要你们明天再分头下去,一定要筹齐40万!”
唐棣华:“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我们继续征收,另外,可以发动我们机关干部除了带头购买公债,还要带头捐款,不在多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明天,我和芳姐到黄师长那里去看看。”
田厚斋:“是不是可以推迟开工呢?等钱筹差不多再工。”

作者简介

文/施浩山

1944年出生,江苏省滨海县人,高中文化。1964年从事教育工作,2004年退休,爱好文学、书法。2020年创作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浩瀚流星》,2021年创作电影剧本《宋公堤》。

 

(编辑:罗会清)

罗凤鸣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