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讨罗珠的人生轨迹,首先应该知道罗珠的生卒年份,查找相关的资料,发现有不同的说法。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处置问题的方式和态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生卒时间,将直接影响先祖代差、世系的真实性。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罗珠的生卒年份,才能了解珠公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从而了解罗珠的人生轨迹。
关于罗珠的生卒年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豫章柏林罗氏族谱》记载:秦始皇庚午(公元前231年)七月十五卯时生,卒汉景帝後元二年(公元前142年),寿九十。
1、我们可以从珠公六个儿子的出生年份来看珠公的出生年份是否合理。按《豫章柏林罗氏族谱》的说法,珠公出生于公元前231年;六个儿子与其父年龄差分别是:
长子居厚,汉高祖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珠公33岁)八月十八日子时生。
次子宣礼,汉惠帝元年(丁未,公元前194年,珠公38岁)十一月初九日生。
三子子成,汉惠帝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珠公41岁)正月十八日生。
四子知政,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珠公43岁)十二月十八辰时生。
五子祗德,汉高后(少帝)三年(丙辰,公元前185年,珠公47岁)六月初六酉时生。
六子成通,汉文帝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珠公53岁)十月十六申时生。
以上数据说明珠公中年分别为(33岁、38岁、41岁、43岁、47岁和53岁)得诸子。乃符合科学性的。
2、再根据珠公父亲殉职的年代,君用公殉职的年份是在秦始皇末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如果珠公出生于公元前231年,那么珠公是在22岁丧父;秦武陵令君用公殉职遇难后由弟君章(后改名君赞)公继袭武陵令,罗珠从叔事秦。如果珠公是在22岁丧父,这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叔事秦”,与理与法均说得过去。
二、“个别资料”公布珠公生于秦始皇丙辰二年(公元前245年)四月十四日寅时,殁于汉景帝丙戌二年(公元前155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
根据该数据推算:珠公中晚年(47岁、52岁、55岁、57岁、61岁和67岁)得诸子,与前者数据相比,显然是需要斟酌的。
同时君用公殉职的年份是在秦始皇末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如果珠公出生于公元前245年,那么珠公就是在36岁丧父。此年龄可以直接继承父亲的职位,“从叔事秦”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两种不同的说法让珠公的年龄相差14岁,导致代差悬殊一世!
天朝公,(公元前265年--),字嗣彝,维翰公长子。周赧王丙申生。仕秦,为长沙郡太守。配马氏,生君用、君同、君章三子。天富、天贵、天爵、天禄兄弟四人共辅父兄事政。”这么详细的史实资料,因为上述原因,父子年龄无法衔接,个别人想出歪主意,妄图删除天朝公一世!
四、后者旧谱版本时间用上了珠公旧墓碑
史料记载,珠公墓碑是东汉永兴二年甲午岁(公元154年)正月十五日罗珠八世孙大尉罗叶字立成立碑,由南宋豫章后裔重修,大约是1000年后,由于“大农旧有碑文,但字蹟断续,不可悉记”,故没有记述生卒年份,只能纪录“罗公名珠,字怀汉,秦武陵令罗君用之嗣也,历官大农令,自长沙守九江,同灌侯筑城,手植豫章为记,斯佳城也。六子:居厚、宣礼、子成、知正、抵德、成通。”同时记载原墓碑落款:“永兴二年甲午岁(公元154年)正月十五日八世孙太尉叶立碑”。
由此可知,珠公墓碑是迄今800余年前南宋罗氏后裔重修,他们对千年前的原墓碑文字风蚀模糊,无法辨析,而选用了个别版本的出生时间,是造成了当今珠公生卒年份的误差的主要原因。
五、罗珠公四世简图
(综合罗时实、罗小宝等资料 编辑:罗会清)
相关链接: